天美娱乐:2023-08-24 11:58
新手玩家们或许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,但相信80、90后的玩家,小时候都曾或多或少经历过街机游戏。那时候国内的街机厅鲜有不处于灰色地带的,环境难说敞亮,有时还会从游戏角色互殴,变成游戏玩家互殴。
其实不仅仅是国内,在海外这种脏兮兮的街机厅也不在少数,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人家的街机是正版。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以火遍世界多年的《街霸2》为首,创造了格斗游戏最辉煌的时代,为后来的格斗游戏玩家社区打下了基础。但随着家用机的普及,街机厅迅速呈现衰败之势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街机除了比家用机强得多、拥有专门定制的互通设备外,在游戏内容上很难和家用机游戏相比。
格斗游戏对于双方玩家之间的延迟有着苛刻的要求,因此在家用机和网络普及的初期,无延迟、操作感更好的街机依旧是许多玩家们的选择,各大厂商的格斗游戏新作,往往也会率先登陆街机,然后才是移植家用机。
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格斗游戏变得越来越“卷”。有的游戏虽然在核心玩家中口碑极佳,但新手上手的门槛要远比射击、moba等游戏高得多。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“入坑格斗游戏,先挨50小时的打再说”几乎成了共识。诚然,如果是在现实中习武,学习进攻之前先练挨打,其实没啥问题。但在游戏中,这么高的入坑门槛,也让这一类型在本世纪的发展变得步履维艰。连新鲜血液都没有,谈何进步与发展?(当然,这一类型一直有在创新,evo格斗游戏大会等比赛也没有停滞不前)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2017年6月16日,任天堂拿出了他们对于格斗游戏这一最古老类型的重新思考——《ARMS》发售了。今天,是这款游戏、是这个全新IP诞生6周年的日子。
作为一款格斗游戏、一款NS最早期的游戏、一款全球销量不足300万的游戏,我相信正在阅读本文的小伙伴,有相当一部分都从未接触过本作、甚至没听说过老任有这样一款游戏。
在《ARMS》中,玩家扮演的是拥有超长可伸缩弹簧手臂的斗士,需要双手握持Joy-Con进行体感操作。现实中出拳,就对应着游戏中手臂的飞出;现实中左右倾斜,游戏角色便会对应地左右移动;而在手臂飞出的同时如果倾斜手柄角度,就能改变攻击的方向......这样一套简洁明了、符合直觉的操作,让《ARMS》“捡了个大漏”。本作于2017年3月发售,距离NS主机发售也才过去3个月。当时已经有了顶级神作《旷野之息》、销量王者《马车8DX》等第一方重量级作品,但迟迟没有一款和当年《Wii运动》类似的体感大作登场。
而《ARMS》虽然是一款格斗游戏,许多玩家却拿它当作体感健身游戏来玩。也正因为如此,即使它是一个全新IP、即使是格斗游戏这样的冷门类型,《ARMS》在发售后还是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。但你以为这就是一款“赶上好时候”的游戏吗?事实上,本作的诞生也是是老任对于格斗游戏这一类型的又一次颠覆。尽管官方宣传主打的,是充分利用Joy-Con特性的体感玩法,但本作也对应了按键模式,一切的体感操作都有对应的按键可以输入。
而随着玩家们对于这款游戏的深入,大家发现这竟然是一款极具深度、拥有极高操作上限的硬核格斗游戏!随着越来越多核心格斗玩家从体感转向按键操作,《ARMS》比赛的观赏性也越来越强,出现了不少逆天翻盘的精彩对局。而在这些深入游戏、不断精进的玩家中,就有相当一部分,都是来自那群最开始把它当做“体感健身小游戏”的玩家。在游戏最初发售时,大多数媒体和玩家都拿《ARMS》和《Wii运动》里的拳击小游戏相比,普遍认为这只是体感拳击小游戏的拓展和延伸。
但一直以严格和专业著称的《EDGE》游戏杂志,却将《ARMS》放在了一个极高的地位:“《ARMS》之于格斗游戏,就像是《Splatoon》之于射击游戏、《马力欧卡丁车》之于赛车游戏”。言外之意就是,这是任天堂用自己独有的方式,在这一游戏类型中做出了独一无二的颠覆性创新,用轻松休闲的外皮和玩法吸引海量玩家,同时又保证游戏的可挖掘上限丝毫不亚于市面上已有的同类游戏。其实这也不是老任第一次在格斗游戏领域这么做了。早在上世纪末,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的诞生,就已经彻底颠覆了格斗游戏的思路,并尝试在上手门槛越来越高的同类游戏中另辟蹊径。
同时,《大乱斗》也是游戏IP大联动的开创者之一。毫不意外,在如今NS的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》中,《ARMS》这颗再次颠覆格斗游戏的新星,与曾经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巨人相会。在设定上是中国人的《ARMS》人气角色“面面”,后来也参战了NS的《大乱斗 特别版》。但这似乎也是《ARMS》最后一次出现在玩家们的视野里。自从面面参战《大乱斗》后,任天堂官方几乎再也没有提及这款游戏。作为一款第一方NS游戏,《ARMS》260万左右的销量,显得有些可怜;但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全新IP,同时还是冷门的格斗类型,如此成绩已然算得上【大获成功】。
想必任天堂也不会轻易丢弃这一IP,至少也要看看续作的销量,再决定它的去留——毕竟,连《1-2-Switch》这种口碑两极分化、甚至都算不上IP的小游戏合集,都能推出续作不是吗?